《金博宝188官网注册 导刊》刊号:CN11-5478/R 国际:ISSN1674-0270

登陆 | 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2018年上半年十大热度最高的食品谣言揭秘

2018-07-13 09:27:00来源:中国医药报

评论0我来说两句

自2018年起,中国健康传媒集团食品药品舆情监测中心与腾讯较真平台、腾讯指数联合发布月度食品谣言榜单,上半年共计发布6期榜单。现根据腾讯指数排名,遴选出2018年上半年十大热度最高的食品谣言。腾讯指数,是以腾讯公开场景社交媒体数据为核心,结合微博论坛、新闻站点、应用市场等多形态主流媒体数据,用于衡量各类热点的指数体系。

TOP1 星巴克咖啡致癌

腾讯指数:424K

谣言:3月30日,各大外媒报道称,美国加州一家法院最终裁定,要求星巴克等咖啡加工及零售商须在加州销售的咖啡产品标签上加注致癌风险警告标识。消息传至国内则走了样。次日,一些自媒体以各种耸人听闻的标题发布了诸如《星巴克爆出重大丑闻!咖啡中含致癌物!股价暴跌1%》《星巴克最大丑闻曝光,全球媒体刷屏!我们喝进嘴里的咖啡,竟然都是这种东西……》等文章,直言“星巴克咖啡致癌”。

真相:夸大其词。国内自媒体并没有完整掌握信息内容,在断章取义的同时,还存在故意误导之嫌。事实上,“致癌”传闻中的丙烯酰胺,是很多食物在加工过程中都会产生的,烘焙咖啡豆过程中产生的量相对较少。在美国膳食指南中,咖啡也是健康饮食的一部分。另外,丙烯酰胺对人体健康的“风险-剂量”关系还缺乏科学依据。

TOP 2洋葱杀死感冒病毒

腾讯指数:415K

谣言:3月,“洋葱能杀死感冒病毒”的网文广为流传。文章称,一个两头都切掉的洋葱能吸收病菌,预防流感;洋葱之所以会在次日清晨变黑,是因为吸收了病菌。为了证实该说法,网文中还煞有介事地引用了两则没有出处的故事。一则故事是流感肆虐时期,一农户家因放置洋葱而保持健康,经医生在显微镜下鉴定,发现洋葱上有流感病菌。另一则故事则是讲,一家理发店店主通过放置洋葱预防流感收效显著。

真相:旧谣翻新。一到冬春季节,“洋葱杀死感冒病毒”“洋葱可有效防感冒”等说法就会卷土重来。实际上,切开的洋葱之所以变色并非吸收病毒,而是发生了“酶促褐变”反应。专家称,洋葱之所以可以杀菌,是因为洋葱中含有有机硫化物。每天吃一些洋葱,对呼吸道、肠道里面的细菌的确会有一定抑制作用。但流感是因为病毒感染造成的,而洋葱对病毒没有抑制作用。

TOP3香椿致癌

腾讯指数:339K

谣言:三四月份是香椿上市的时候。4月10日左右,一篇题为《香椿大量上市!爱吃香椿的人注意了,快来看看吧!》的文章广泛传播,文章称“香椿中的硝酸盐含量高,会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食用后容易致癌”。

真相:夸大其词。专家指出,香椿中所含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存在于所有植物中。一个体重为60kg的成年人每天至少要吃3kg的香椿,才可能“中毒”。且香椿中的维生素C含量比较高,可以抑制硝酸类盐的危害。所以,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吃香椿可能带来的致癌风险。

TOP4热柠檬水能治疗癌症

腾讯指数:232K

谣言:3月,一篇宣扬 “热柠檬水能治疗癌症”的网帖再度被热炒。该网帖一开头就言之凿凿地宣称,这是“北京陆军总医院陈惠仁教授”强调的。该网帖不仅介绍了“热柠檬水杀死癌细胞”的“理论”,还宣扬“热柠檬水可释放苦涩抗癌物质,是医药领域最新成果”,并配有声称是陈惠仁教授本人的照片,同时展示如何制作热柠檬水,并诱导转发传播。

真相:旧谣翻新。该谣言出现后,多家媒体跟进辟谣:首先,“热柠檬水抗癌”的说法并不可信,在公开报道中也查不到相关案例,其声称的“人体有酸碱之分”的理论也被认定为没有科学依据。其次,陈惠仁教授在辟谣声明中指出,网文系有人冒名杜撰,照片亦非其本人,他本人从未做过有关食物抗癌防癌的专门研究,也从未在网络、微信上发布有关食物抗癌防癌的文章。

TOP5央视等曝光17种剧毒食品名单

腾讯指数:216K

谣言:新年伊始,一篇题为《【转】央视及各大卫视曝光17种剧毒食品名单》的文章在网上热传。文章声称17种常见食品为“剧毒食品”,这些食品对健康危害重大,其中包括含有农药多菌灵的果粒橙可导致脑部麻痹、使用蓬灰的兰州拉面可致癌、蛋黄派和榴莲酥都是垃圾食品、蛇果表皮打蜡一点就着火等。

真相:上述谣言实为对部分事实进行恶意篡改编造或是旧谣翻新。以果粒橙含多菌灵为例,其谣言起源为2012年巴西橙使用农药多菌灵事件。但以巴西橙做产品原料的可口可乐公司经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证实,相关产品并无问题,我国食品质量监督部门也未检出使用巴西橙原料的产品含有多菌灵;在蓬灰谣言中,天然蓬灰现在已经很少使用,兰州拉面多使用已通过相关安全认证的拉面剂;蛋黄派和榴莲酥确实含有反式脂肪酸,但于2013年发布的《中国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报告显示,中国人平均每天摄入的反式脂肪是0.39克,其提供的能量占膳食总能量的比例为0.16%,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值(小于1%);水果表皮打蜡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果蜡是一种壳聚糖物质,多从螃蟹、贝壳等甲壳类动物中提取而来,长期食用对身体无害。

TOP6大蒜炝锅致癌

腾讯指数:189.2K

谣言:4月底,在某档电视节目中,有嘉宾认为大蒜炝锅会致癌,还拿着两种经大蒜炝锅后的菜去检验,结果显示内含致癌物质丙烯酰胺。由于大蒜炝锅是公众生活里很常见的一种做菜方式,因此这种“反常识”的视频内容引发公众担忧,迅速在社交网络上一传十、十传百。

真相:严重误导。首先,大蒜炝锅确实会产生致癌物丙烯酰胺,该物质应尽量少摄入,但“产生致癌物”不能直接等同于“引发癌症”。许多致癌物都需要达到一定浓度,并且机体持续暴露(接触)才有可能引发癌症。其次,炝锅时大蒜只是配料,一人份的菜中只有几克大蒜,能产生的丙烯酰胺实在有限。第三,视频中的检测结果也只是说检出丙烯酰胺,并没有公布含量多少,且不能排除被检出的丙烯酰胺是其他食材在油炸过程中产生的。

TOP7巧克力蛋致癌

腾讯指数:146.73K

谣言:3月中旬,有文章称,深受儿童欢迎的某品牌巧克力“奇趣蛋”被查出致癌物芳香烃矿物油,轻则引发呕吐,重则导致癌变。该产品已被德国大型超市下架,在美国禁止入境。文章警告家长,不要给孩子买此类产品。

真相:纯属谣言。经查证,某品牌巧克力“奇趣蛋致癌”是2016年就流传的假新闻,事实上被查出有致癌物芳香烃矿物油的不是奇趣蛋,而是另外三款巧克力产品。此外,芳香烃矿物油致癌需要看剂量,这些巧克力含有的芳香烃矿物油都是来自包装纸的油墨,并非有意添加,对人体影响微乎其微。网传文章中提到的“奇趣蛋在德国被下架、在美国被禁止入境”的说法也是耸人听闻。德国只是有部分商家自行下架该类巧克力,并非政府行为。而美国是因为考虑到食品设计可能会让儿童有窒息风险,在1974年禁止了“惊喜蛋”。设计上更安全的同类产品“奇趣蛋”于2001推出,但一直未在美国销售,直到2018年该产品才正式进军美国市场。

TOP8喝醋可以软化血管

腾讯指数:128.6K

谣言:网上时不时有自媒体发文宣称,醋很酸,可以泡软骨头、牙齿等,所以软化血管也不在话下。该谣言隔三差五就会出现传播的小高峰,此后虽有权威机构进行专业性辟谣,但难挡其在后续传播过程中的反复。

真相:纯属谣言。需要指出的是,食醋是发酵食品,其主要成分是醋酸。而血管硬化的主要原因是血管中形成了粥样硬化斑块,血管弹性降低。醋在消化过程中根本不会进入血管,过量喝醋反而会灼伤胃粘膜和食道。

TOP9瓶装水喝一口就会致癌

腾讯指数:110K

谣言:3月底,网上出现了一篇题为《喝一口,就会致癌!最新权威确认,BBC紧急曝光,国人尤其要当心……》的文章。其内容称,世界卫生组织通报,9成以上瓶装水有毒,11个品牌中93%的瓶装水含有塑胶残骸,喝瓶装水会致癌。

真相:纯属谣言。这是典型的“恐吓型谣言”,其套路就是不讨论物质的实际含量以及该含量对健康影响有多大,只说“含有”,再把“长期大量摄入”时的后果拿出来吓人。其实微塑料在地球上很普遍,饮用水中也确实有可能存在,但目前并没有发现可见性危害。

TOP10草莓是最脏的水果

腾讯指数:98K

谣言:每年美国民间环境保护组织Environmental Working Group(简称EWG)都会公布一批果蔬农药残留的排行榜,而每年的排行榜都会被我国某些媒体热炒为“最脏蔬果榜”,草莓则以第一名的身份屡屡上榜,被视为“最脏水果”,今年也不例外。

该排行榜经媒体报道后热度迅速升高,随后虽有下降,但由于谣言传播正好赶上草莓上市时,小高峰不断。

真相:夸大其词。EWG的评选不具备权威性,不能客观地反映这些果蔬中的农残与健康关系的真实情况,因此并不需要刻意远离草莓。

食品类谣言 主要特点

“致癌”“剧毒” 夸大其词煽动公众恐慌

在很多时候,制造谣言者都习惯于将一件正常事件或新闻,选择性忽视关键部分,对其他部分则进行扩充、夸张、放大,再加上煽动性话语和耸人听闻的标题,令受众产生恐慌心理,其中,“致癌”“有毒”成为造谣传谣惯用的“必杀器”。十大谣言榜中,一半以上的谣言都以“致癌”“剧毒”为传播点,利用公众的恐惧心理,让谣言传播开来。

在对此类谣言辟谣时,应该主动将衍生出谣言的信息母体公布于众,并普及“脱离剂量谈毒性是不负责任的行为”的常识,使受众具有基本判别能力。

移花接木

“旧谣新炒”现象依然存在

从“巧克力蛋致癌”“17种剧毒食品”等常见型谣言可以发现,这类谣言或是将A种商品出的问题安到同种类商品B头上,或是将C事件的结果伪装成D事件的现象。因为事件相像,该类谣言让人一时难以辨别。

究其原因,谣言制造者喜欢采用移花接木的方式,将抹去关键信息和真相的视频、新闻安插到其他事物中,再胡乱编造机构名称、“国外专业权威”等,令人难以查证。这就提醒专业辟谣机构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受众对于信源考证意识。

披着“科学”外衣

利用当下养生热点

时下养生风气盛行,一些谣言便将其宣扬的内容,用一些专业术语进行包装,通过“知名电视台播放”“食品专家现身说法”等方式,并采用简单实验验证,让整个内容显得科学真实。由于看起来具有权威性,采用的试验方法容易重复,这类“伪科学”谣言经常“得逞”。

该现象表明,在辟谣时需说明相关内容正确的概念和检验方法,而不是仅仅证实其错误。同时,专业人士、机构应进行定期科普,帮助受众树立正确、科学的养生观,以提高受众鉴别谣言的能力。

偷换概念

进行“反常识”加工

这类谣言是选取公众生活中最常见的食品来进行“反常识”加工。谣言制造者往往捕风捉影,通过激发受众不安全感,达到谣言转发目的。如“瓶装水中微塑料致癌”“大蒜炝锅含致癌物质”等,瞄准的就是生活里大家日常接触的食品,脱离一定环境和剂量范围,将“可能致癌物”直接与“致癌”画等号。由于此类谣言涉及的事物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缺乏一定科学常识的受众在情急之下,容易中招。

尽管有专业的辟谣和分析,但受众在害怕、紧张和担心等情绪影响下,一时难以相信真相。所以,需要专业人士和机构不定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有趣的实验,对受众进行常识教育,以帮助他们在遇到类似谣言时,能够明辨真假。

微信关注

相关热词搜索:巴克咖啡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食安中国 Copyright © www.paulauskis.com 2012-2018

    京ICP备09075303号-1 海淀分局网络备案编号:1101085079,110105537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39号万地名苑1号楼1004室(邮编100039)

    联系电话:010-88825653 010-88825683 010-64972251 010-88825687 业务咨询:010-88825689 值班电话:1860056320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