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赤水市生态农产品助推产业扶贫
本刊记者 王玉东
贵州省赤水市始终坚持“有机、绿色、生态、健康”理念,将三区同创与精准扶贫、生态保护、康养旅游相结合,探索出一条符合赤水实际的“质量兴、绿色兴农和品牌强农”之路。已建成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和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正推进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设,产业扶贫与生态效应日益显现,在2017年脱贫攻坚中在全省率先实现“精彩出列”。
严管源头,精准追溯
一是健全“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部门联动、社会参与”互联网信息服务农业机制;二是引进农业智能执法系统和农药投入品监管系统,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三是率先开展示范区农资供应监管平台建设,运用农药网上备案和电子台账管理推进示范区建设,获得国家评审专家组认可;四是推进兽药追溯体系平台建设,实行了市、乡两级兽药经营店追溯管理全覆盖;五是狠抓日常管控,档案管理、环境监测、日常监管等制度日趋完善,为信息服务产业提供保障。
规范检测,提升检测
充分利用示范区创建,积极推进“三品一标”战略,提升农产品质量检测水平。一是市、乡两级完善检测网络,2017年,市级检测中心完成检测样本4500个,乡级检测站均完成检测样本350个以上,重要蔬菜生产基地实现了检测情况网上直报;二是积极推进检测平台整合,利用斛满堂药业、红赤水集团、黔老翁检测平台等企业检测资源,逐步实现检测成果的共建共享;三是运用专业认证机构优势,推进检测手段的多元化,扩大对赤水金钗石斛、赤水乌骨鸡鸡、生态冷水鱼和蔬菜等检测范围;四是不断完善竹、金钗石斛、乌骨鸡、生态水产监测规划,利用4—5年时间,不断提升有机产品品质,将有机产业打造成为生态经济的重要支柱。
注重示范,推进“智慧”带动
一是充分运用互联网信息服务,围绕建成竹、金钗石斛、乌骨鸡三大省级现代高效示范园区,农旅一体化建设取得新成效;二是利用大数据资源,推广节水灌溉和绿色防控等措施,重点培育黔北四季花香、张家湾、生命谷和望云峰等9个农旅一体化示范园区,网上推介、网上订单、网上交易等新兴电商模式,带动休闲旅游迅猛发展;三是与南京林业大学、江南大学、贵州大学等科研机构联合建成院士工作站,探索出“平台公司+专业实体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四位一体”模式,如复兴镇张家湾,运用金钗石斛院士工作站平台,让农民在田间地头享受到最领先的技术服务;运用智慧农业带动“抓龙头、建基地、带农户”互利共赢。
高效便捷,助推振兴
一是利用QQ群、微信群等信息服务方式,促进农业专家与群众开展便捷交流,为群众提供便捷是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服务;二是依托开展百名农技专家进百村活动,推进“春风行动”带动产业升级革命;三是运用互联网信息服务手段,推进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把农民转变为能人,助推人才振兴实施。四是运用有机产业服务精准扶贫,扩大“三品一标”影响力,通过出口备案、地标保护和有机认证,提升旅游品牌的知名度。有效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贵州赤水坚持走特色高效之路,不断夯实“三农”基础,因地制宜实施以十万亩金钗石斛、百万亩丰产竹林、千万羽乌骨鸡、三万亩生态水产为主的农业“十百千万”工程,构建“石上种药、山上栽竹、林下养鸡、塘中养鱼”的山地特色生态立体农业。依托良好的森林环境和优质水源,2个产品荣获中国长寿之乡养生(老)名优品牌,3个产品开展出口备案登记,5个品种申报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4个产品通过有机认证,7家企业开展有机认证,认证总面积达到920公顷,实现了有机产业与生态产业的有效融合。2017年,全市金钗石斛种植基地达到8.7万亩、商品竹林132.8万亩、年出栏乌骨鸡730万羽、生态水产养殖1.1万亩,农业增加值19.05亿元,增长6.9%;培植66个专业合作社,带动2380贫困户20421收益。实现特色主导产业对贫困人口的全覆盖。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06-08)乳业区域并购大幕再启 伊利洽谈重组贵州最大乳企
- (2015-06-25)獐子岛兑现承诺 落实冷水团灾情应对措施
- (2016-07-05)贵阳市颁发贵州省首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登记证
- (2016-07-22)贵州省食药局副局长 舒立志赴黄平调研
- (2016-09-26)贵州遵义市食药监局 确保百姓金博宝188官网注册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