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博宝188官网注册 导刊》刊号:CN11-5478/R 国际:ISSN1674-0270

登陆 | 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茶和天下 共创卓越

2016-05-20 16:00:08来源:金博宝188官网注册 导刊

评论0我来说两句
茶和天下 共创卓越
——访北京茶业企业商会秘书长汪朝江
本刊记者 申萌 实习记者 贾肖肖
\
北京茶业企业商会秘书长 汪朝江
茶,生于青山,长于幽谷,结庐林间。从唐人陆羽的《茶经》走出,饮尽山灵水秀,自然也就意蕴人间风情了。苏轼云:“从来佳茗似佳人”。在茶清雅的氤氲里,有许多丰富的意味在缭绕。

  “商会者何?一人之识未周,不若合众议;一人之力有限,不若合公股。故有大会、大公司,国家助之,力量易厚,商务可远及四周。”这是清末改良派领袖康有为眼中的商务功用。驰骋商海的福建人深谙此道,他们抱团行天下,在海外如此,在国内亦如此。在众多商会中,北京茶业企业商会为何能脱颖而出,成为众多合作伙伴争抢的对象,成为各家银行争夺的重地,成为西城区乃至市政府各委办局的先进单位?创新是能力,真诚是态度,而无私的奉献却是撑起这一片天地的顶梁柱。5月10日,本刊记者有幸采访了北京茶业企业商会秘书长汪朝江,一睹了他实为职业经理人的风采。

  今昔对比

  马连道茶叶一条街

  历史上的茶马古道不仅是一条路,在中国大西南的险山恶水和原野丛林之间绵延,而且它更是一个历史文化的载体,悠远的马铃声,串起了众多民族和不同文化的交融。茶马古道消逝了,人们就将“马连道茶叶一条街”比作今天的“茶马古道”,让它将这缕茶香传承、绵延。我们的谈话也是从马连道茶叶一条街开始的。“从上个世纪50年代第一家北京茶叶总公司的进驻,到2000年云集全国800户茶商、形成8个大型茶叶市场,马连道不仅成为北京、华北地区最大的茶叶集散地、北方的中转站,而且产品远销美国、韩国、俄罗斯、日本、中东、东南亚等国,年交易额超过13亿元,占全国茶叶年交易额的1/10,成为北京市唯一的“中国特色商业街”。汪朝江介绍道。中国茶叶第一街是从2000年开始形成规模的,最鼎盛时年交易额达50亿元左右,为此经常造成马连道的交通堵塞,可以说当时的盛况盛极一时。

  其实在全国马连道并不是茶业商户最集中的地方,最大的茶业集散地在广州的芳村,大概有2万家左右的茶叶店面,是中国的第一大茶叶集散地、第一大市场。它之所以没有获得“中国茶叶第一街”的称号,是因为他们的交易比较单一,仅以普洱茶为主。另外,他们中低端的茶叶较多,不像马连道百花齐放,产业链比较齐全,这个也是马连道的优势。所以马连道作为中国茶叶第一街名不虚传,它在茶业从业者的心中就像是普通人心目中的北京一样,是茶业行业的首都,它的一举一动备受关注。

  然而从2012年开始,马连道茶叶一条街的茶商生意开始难做了。究其原因,由多种因素导致了马连道的茶叶集散批发功能开始减弱,开始自发的和有引导性的进行深度调整,开始了产业的升级换代。其一,全国各地出现了很多茶叶批发市场和茶城。除省会城市外,很多的二、三、四线城市都建有很大规模的茶业市场,马连道茶叶集散地的功能开始相对弱化。其二,随着交通、物流、信息的发达,以批发为主的茶商将进货渠道转移到上游,也就是茶产区。打个比喻,比如卖大红袍的茶商就去武夷山进货了,卖普洱的就去云南了,北京的这些茶城就变成了他们的一个服务点而已。经销商如此,就连北京的各大企业供货商,他们也省略了马连道这个中间环节,直接从茶产区发货。因此,马连道的物流、仓储、批发业务急剧下降。其三,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需要,低端产业将被淘汰,而物流、仓储、批发恰恰是被淘汰的对象,马连道集散地的交易方式逐渐土崩瓦解。

  金融狂欢

  盛宴过后的冷思考

  众所周知,全国各地的商业区,每年都会有自然的淘汰率。大红门、动物园这些服装批发市场每年也都会有人做不下去,也一定有另外的人填补进来,这就形成了一定的流动性。据商会统计,马连道即使在茶业生意很好做的年份每年都有10%左右的商户自然流动,有人离开,有人进来,这是自然而正常的商业现象。“马连道现在表面是茶商生意不好做,经营困难,其实究其本质,其背后最深刻的原因是马连道茶业商圈遇到了金融危机,马连道在一场持续了五年的金融狂欢盛宴后,一片狼藉。不是从2015年,而是从2011年开始马连道茶业商圈就埋下了金融危机的种子,在多种因素作用下,马连道在过去5年里吹起了一个巨大的金融泡沫,2014年下半年这个泡沫开始破裂,2015年多米诺骨牌开始倒下,马连道很多茶商陷入了资金链断裂的困境。因此在2015年有15%-20%左右的店面关门很正常,所以网传600多家店面关门其实是属正常范围之内,并不像传说的马连道好像开不下去了似的。马连道有4000家茶商的基数在这里,就算有50%做不下去,马连道还有2000家茶企、茶业店面,这一样是一个庞大的茶业商圈,足以支撑北京的茶业市场的半壁江山,还会是全国最重要的茶业商圈之一。”汪朝江解读了马连道茶城的现状。

  从茶业商会的视角来说,早在2012年就已经发现北京的茶业销售额就开始走下坡路,生意开始难做。“经营不善不是危机,因为从2000年到2012年甚至到2014年,茶商做了十几年顺风顺水的好生意,在这15年当中,除了2008年和2015年两年的生意不好,十几年的好生意带来的效益足以抵挡两年的颓势。所以说,马连道最大的危机就是当年的金融泡沫破裂后的危机。当时国家大量的信贷流动,必须找出路,大量的给民营企业贷款,造成马连道资金大量地流入民间借贷,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房地产、矿产,大量的资金被盲目投资、消耗、挥霍;然而当收紧信贷时,许多茶企从一年做一两百万生意却突然背上银行的几百万的负债,茶企老板们也没有心思再做生意了。”汪朝江分析认为。

  2009年开始,国家4万亿的救市计划,给许多行业注入了巨大的流动资金。很多银行开始关注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想尽方法为他们贷款,在这方面当年民生银行是走在所有银行前列的。“2009年到2013年这5年,可以说马连道迎来了金融的狂欢盛宴,一场后来失控的狂欢。”5年间,马连道过度融资现象严重,在2013年整个马连道银行直接贷款规模超过25亿元,马连道的全年交易额也不过40-50亿。而真实的情况是,茶企并不需要这么多钱,银行的强势营销和茶企老板个人对资金的渴望交织在一起,最后上演了金融的狂欢盛宴,使马连道蕴藏了巨大的金融风险,造成民间贷款和乱投资的恶性循环和连带效应,这个金融泡沫在2014年年底被捅破,整个2015年是重灾年。马连道从超过25个亿的融资到现在的不到5个亿的银行贷款,银行抽走了大量的流动现金,造成马连道的失血状况特别严重,这才是马连道现在面临的最大危机。

  突破瓶颈

  马连道迎来深度调整期

  茶业商会会员企业有700多家,其中80%左右的会员在马连道经营。如何引导会员企业转型,突破现有瓶颈?目前茶企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其一,当下茶商都是以第一代经营者为主,第一代经营者脱胎于茶农,除了少数优秀者脱颖而出成为行业佼佼者外,大多数茶商固守成规的东西较多。另外,他们已经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习惯了非常传统的店面营销,缺乏创业激情和创业精神,对现有的商业经济环境缺乏理解认识和变通能力,而且第二代经营者还没有成规模的成长起来。其二,很多茶商短时间内很难从金融困境中解脱出来,整个茶业行业融资能力很弱,资本进入困难。其三,人才和团队的问题。中国的茶企,人才和优秀团队的匮乏严重制约着茶企的发展,这也造成茶企转型困难,创新困难。从这三个方面来说,我们中国的茶企发展到了一个瓶颈期,也反映在马连道上就是整个马连道商圈进入一个深度调整期。

  深度调整以及升级转型,那必定是痛苦的过程。这种“震痛”无法避免,一些茶企将会被淘汰出局,很多行业的探索和创新也必然会面临失败的困境。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茶业行业有巨大的市场需求,行业开始有新生的力量和新的商业模式不断出现,也会有超越行业的眼光和格局的企业家出现,这是我们未来的希望所在。

  在深度转型期,茶业商会审时度势,经过广泛的市场调研和全面分析后认为,马连道未来将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会有几个发展趋势:一是以茶叶批发零售的集散地转向茶业品牌零售中心、茶文化创意基地、茶企总部基地的以茶为特色的特色商业街区。二是创业基地,成为行业创新产品和新的商业模式的孵化器。在互联网+时代,马连道将成为电商的集聚地、新的商业模式的孵化基地,并逐渐成为茶业创业者的首选之地、茶企的北京总部基地。今后马连道将更具品牌化、品位化、特色化和极具文化感,迎来的将是一个全新的转变过程。

  提振信心

  为躁动的内心安个家

  “茶业商会天然的肩负着行业的使命,我们要为推动行业健康快速发展而不懈努力。为此我们首先看到了行业的巨大发展空间,北京至少有1000万人喝茶,这1000万人如果每人每年喝2000元的茶,每年就有200亿的需求。如果再加上礼品以及一些茶的延伸产品,比如茶具、茶服等,茶业销售空间巨大。所以我们要用这样的数据以及一些调查来提振行业从业者的信心。另一方面,我们也做行业相关的知识的普及和讲座,让更多的人了解茶,接触到茶,进而喜欢上茶。为此,我们更是刻意地让小朋友接触到茶,认识到茶,培育茶企的未来市场。在提振茶企从业者信心的同时,商会、行业人士、专家多次共同探讨茶企如何拓展思路?商业模式如何调整?如何整合资源?”对行业未来如何定位,汪朝江考虑的很多。

  面对茶业发展空间巨大和需求量巨大与茶企经营困难之间的矛盾,茶企应该做出巨大的而深刻的改变。我们相信,经过这一轮的调整会有一些更适合行业发展的企业出现,加之“国八条”的出台,马连道以及整个北京的茶业市场都将变成碎片化市场、个人需求的市场。“以前的茶企更多的是经营关系,不注重客户开拓及维护,不注重产品质量等,许多茶企只要有一个大客户就可以活得很好,而这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汪朝江分析认为,其实这是一个好事情,让茶企更深层次地深入到茶叶爱好者和消费者中去,逐步顺应适应这个碎片化的市场,并在此基础上去做营销和宣传,打下更厚实的消费者基础。现在的茶业市场非常适合小而美的东西,比如开个茶叶店,里面有书画、字画、檀香和音乐及茶具等独具韵味的空间摆设,让消费者在云烟氤氲、茶叶飘香的氛围里构建出自我对美的认识和理解,吸引一些有共同爱好的消费者和爱好者来支撑这些小而美的茶企。这非常适合女孩子创业,它也许门店很小,但做得很精致,很有感觉,很有情调,很有意境,非常小资。未来会有大量的这样的创业者,这样大量的店面需要大量的员工,这对解决国家的就业问题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茶店形式如此,对未来茶企的分工,汪朝江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表示,茶叶市场未来分工将更加明确,销售型企业和生产型企业各不相关,大部分企业会做好自己擅长的工作,比如生产型企业专注于生产,做出更好品质的茶;销售型企业做好销售,维护好更多的客户;只有少数的大企业可以在全产业链上都发力。另外茶企也很适合现在非常热门的O2O模式,比如现在比较热的茶山旅游、线下品鉴会等,都是很好的O2O模式。另外,与茶有关的深加工延伸产品,比如一些茶服、茶具、手工香皂、化妆品、保健品等,未来也有比较大的需求市场。

  目前,国人的消费水平、消费习惯和消费层次发生了很大变化,北京的茶业市场极具包容性,给予许多小品类茶都留下了生存发展空间。像北京人比较认可的茉莉花茶,在数量上可以占到50%左右的市场,红茶、白茶、普洱茶等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现在北京的消费者的需求开始多元化,愿意多尝试,就像以前假如我只喝茉莉花茶,或者只喝普洱茶,到现在我可能按照季节或一天中时辰的不同,喝不同品种的茶,大家在口味的选择上更加具有包容性,红茶的醇厚、普洱的醇化、大红袍的香醇、绿茶的清爽,消费者都可以同时接受。

  现在很多人谈茶就必谈立顿,说中国的茶及茶文化不适应当前社会的快节奏,认为立顿袋泡茶、速溶茶更受年轻人青睐。我不否认我们茶业行业应该有部分产品应该去适应这种快节奏的生活工作方式,做成快消品的模式。但是我也认为这类产品不会成为茶行业的主流产品,我认为中国茶和茶文化其实背后是一种适应我们国人的生活方式,是我们现代快节奏的都市人更为需要的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现代生活和工作的快节奏,使很多都市人精神时刻紧张,情绪焦虑,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为此,我们就更需要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来调解。中国茶和茶文化追求的是一种慢生活方式,可以调剂我们紧张忙碌的生活。比如说你今天忙碌了一天,晚上回家给自己泡一杯茶,在茶香中,在音乐中,在家人陪伴下舒缓自己的身心,让很多情绪得到释放和缓解,全身心融入到茶的氛围中来。这对于现代人来说其实更为重要,我们的生活节奏越快,我们越喜欢通过喝茶、读书、旅游等方式慢下来,调解我们的身心状态,达到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这里的慢就是我们中国茶企的商机所在。

  我们现在提倡一种家庭茶室、茶空间的概念,回到家里,一家人可以围坐在一起,慢慢地品茶喝茶聊天,让我们重新回归一种温馨的天伦之乐,而不是每个人都被电子产品包围。现在即使在一个家的空间里,每个人仿佛也是一个孤岛。我希望通过茶把中国传统里的很多东西挖掘出来,比如中华孝道等。我希望茶不仅仅是一种商品,更是一种情怀,一种人文关怀,让茶深刻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这也恰恰是我们现在缺乏的一种内在东西,而这又无法通过语言详细地表述出来。“我想这就是我们茶产品所承载的人文关怀、家庭温暖以及天伦之乐。如果仅仅把茶看成冰冷的商品的话,那么它未来的价值并不高,即使它有利于健康,或许也可能朝文化的方向发展,但一种商品都可能被另一种商品所取代。”谈到这里,记者感到汪朝江为读者勾勒了一幅柔美的、浓浓的写意画。

  在家里一家人一起喝茶久而久之会成为一种习惯,而这种习惯会带给我们什么呢?给年轻人的感觉不仅仅是茶产品本身,而是一种家的感觉。那种感觉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就像身处异地他乡的游子,端起茶杯时,感触的是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和眷恋。

  被感激不如被需要 

  打造持续被需要的平台

  相识于茶——从曾经的陌生人到今天的好朋友,是那白色的、绿色的、黑色的和红色的茶让我们相识;

  相知于茶——从谈茶叶到聊融资,从说文化到讲发展,从北京到武夷山,从马连道到闹市口,一壶壶热茶让我们心连心;

  相守于茶——从友谊到合作,为了让更多的茶企能获得融资,为了让会员企业能有更好的发展,首创担保与茶业商会的思想贴得更近了。

  ——北京首创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客户经理

  首创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客户经理的一片肺腑之言代表了北京银行、邮储银行、农业银行、华夏银行、中国银行和中鸿基投资控股集团等银行和金融公司的心声。茶业商会是一个民间社团,是有很强烈的生存危机感的社团。所以商会要做市场调研、探究和创造出更有价值的东西,来给会员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很多商会在运作一段时间后会陷入困境中,就是因为他们的价值会逐渐递减,商会不能全靠面子支撑。比如我们做金融服务,刚开始会员都非常感激,时间长了他们自己就有了银行的各种资源,在这方面对商会的需求开始减弱。感激是一时的,所以我们说“被感激不如被需要”,我们商会就是要打造一个持续被需要的平台,这恰恰是最难的,要有不断的创新精神和不断的去实践、去尝试失败,整合各种资源,让会员觉得加入商会是非常值得的,这才是我们民间社团生存下来的前提和基础。”汪朝江道出了民间社团组织持续发展的真谛。

  2008年,一场罕见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许多经济体都未能幸免。就在此时,茶行业中一个新生的婴儿呱呱坠地,承载着重任,满载着希冀,像茶海中的一盏明灯,带领着众多茶商一路走来。成立之初,北京福建茶业商会(后更名为北京茶业企业商会)就确立了以商养会、合作共赢的基本理念,尽心尽力为会员单位服务。经济危机发生后部分茶企资金紧张,生产投入减少,茶叶产量及品质大幅降低,有的茶企甚至资金链断裂,对茶行业发展丧失信心,萌生改行念头。商会急会员之所急,从实际出发,帮助茶企创造融资条件,引进商业银行,解决资金困难,同时帮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指明发展方向。当时,在信贷收紧的情况下,很多分销商已减少采购量,市场迅速降温,但商会经过仔细探讨,进行大量市场调查后认为,茶叶未来需求相对强劲,茶叶的销量仍会稳步增加,此时恰好是转型升级的最佳时期。商会号召生产茶企应看到将来庞大的国内国际市场空间,抓住经济衰退期的比较优势,努力提高茶叶质量。同时控制产品成本,以保证产品的竞争力。在此基础上,蓄积力量,靠品牌和实力及早占领制高点。在商会的鼓励和帮助下,这些茶企没有沉沦,他们逆水行舟,奋发进取,为后来茶叶进入行销旺盛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汪朝江告诉记者,在银行、商会与企业的三方合作中,商会的首要任务是根据会员企业发展规模、发展潜力、行业和产业特征、企业的经营状况等,精确掌握不同规模企业在不同阶段的融资项目和需求。这样,银行等金融机构和商会就可以根据阶段性的金融政策为茶企量身打造可行的创新金融服务产品。2008年,商会与兴业银行、邮储银行的合作还是比较松散的,2010年在福建武夷山的年会后,商会与首创、农担等国有担保公司以及华夏银行、北京银行等形成三方战略合作。“这种模式确立后,我们的思路被打开了,这个创新一下子解决了我们以前一直服务不全面的问题。”汪朝江回顾这个时期与金融伙伴的合作关系时说。短短几年间,马连道茶叶一条街聚集了近16家银行、四五家担保公司和小额信贷公司、典当行等金融机构。“建立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体系,探索顾问模式服务会员企业的中长期发展目标的资金需求,尝试在商会平台上推动设立茶叶专业金融公司,从而为会员企业升级保驾护航。”对今后如何在金融方面为会员服务,汪朝江已成竹在胸。

\

  贷款融资是一把双刃剑。为了在源头上把关,商会时刻关注行业动态,发现风险及时预警,向银行提供真实的会员企业信息,建立风险代偿机制,增强会员企业的信用意识。“每一条信息的背后,都是大量的付出;每一条信息的搭建,都使银行减轻或消除风险顾虑。正是商会秘书处人员的悉心呵护,才使这朵娇艳的‘信用之花’常开不败,绽放夺目光彩。”华夏银行客户经理如是说。

  以茶为媒

  打造三位一体的共赢模式

  “妈妈,您辛苦了,请接受孩儿的一杯茶”,顿时,孩子的母亲热泪盈眶。这是日前发生在第四届农业嘉年华茗扬四海馆中的一幕。3月12日,第四届北京农业嘉年华在昌平草莓博览园正式开幕。今年的嘉年华在场馆设计中加入了更多的体验、科普、互动活动,让游客更加近距离地感受农业科技的魅力,200多项互动体验项目引人注目,首次全新增加的茶业馆(茗扬四海)也吸引了媒体和观众的高度关注。

  据悉,北京茶业企业商会从3月12日一直持续到5月8日,全程参与了历时58天的本届嘉年华活动。其中茶业馆的大部分活动安排、现场互动由北京茶业企业商会主要负责。活动中,商会以东方传统文化的瑰宝茶文化为主线,以茶史、名茶、茶具、茶艺、茶道、茶俗为6个主题,结合茶树种植、景观搭建(茶马古道、天壶、龙井问茶等)、文化展示、茶艺表演和丰富的互动体验活动(美茶美景、陶壶DIY、亲子体验、果味茶香)等,让广大游客在轻松、愉悦之中了解到历史悠久、丰富多彩、极富内涵与乐趣的茶文化。

  在这里,大家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茶树,可以置身茶园拍照留念,可以学习辨认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种茶样,可以亲身体验炒茶、压饼、做茶具的趣味过程,可以观赏到茶区的特色歌舞和优雅的茶艺表演,可以亲自参与泡茶、布茶席、学茶艺、长嘴壶互动、斗茶大赛等,可以参与“万人写茶”的大屏幕互动,可以听专家讲解茶文化知识,可以喝到买到各种各样的茶叶,可以尝到传说中的“天下第一蛋”,还可以通过参与现场活动领取各种奖品。

  而5月2日刚刚闭幕的第十五届八大处中国园林茶文化节则是由北京茶业企业商会全程参与共同举办的茶界赛事。活动中节目精彩不断,有现场炒茶、压茶、典藏普洱茶饼、民间斗茶大赛等精彩活动,到此感受茶文化魅力的游客约有20余万人。

\

  本届园林茶文化节在游客出入的主通道搭建设计了“中国茶地图”,并安排了17个茶业展位,涉及茶叶、茶具、干花等各种品类,让游客全方位感受中国茶文化的同时,也可以非常便捷的选购各种茶叶茶具,泾渭茯茶、三鹤六堡茶、半亩茶园、茗芳苑、博乐宝等北京茶企商会的5家会员企业和合作伙伴参与了展位区的合作。

  北京电视台《这里是北京》用16分28秒的时长对茶文化节进行了专题报道,八大处经理海杨、茶业商会秘书长汪朝江、斗茶大赛专家评委陈楚平老师等在现场接受了北京电视台的采访。

  在北京农业嘉年华和八大处园林茶文化节上,北京茶业企业商会通过举办一系列的活动,成功吸引了大量人群对中国茶以及茶文化的关注和参与。在对中国茶文化进行公益宣传的同时,活动中各家参与企业的品牌和产品也得到了广泛传播与推广,部分企业还在现场达成了相当不错的销售业绩。

  据悉,从2008年成立至今,商会每年都会组织一些重大茶事活动,一方面可以提高商会的品牌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可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2011年在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批准下,茶业商会承办第一届北京马连道全国斗茶大赛,引入了最新的大赛模式。此次活动一炮走红,引起了巨大的良好反响。茶业商会通过这次活动扩大了商会的知名度,得到了相关政府部门的认可,也得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在此次全国斗茶大赛上,获奖茶叶全部被与会企业买走,按照主办方原定计划,获奖茶叶拍卖所得的款项中的20%、约5万元通过北京京华公益基金会捐赠出去,用于指定的公益项目。

  随后,商会一鼓作气,先后举办了东南卫视茶艺电视公开赛、闽茶中国行-北京站等一系列的大型茶事活动,当时在行业内反响巨大。汪朝江介绍说,近几年,茶业商会举办了不同行业、不同类别的大小活动,有商会自己办的,也有商会支持会员企业办的,也有与一些组织机构合办的,比如我们支持协办的北京茶友会每周都有一次茶叶品鉴会。目前商会先后参与一些银行、金融机构、春雨医生、秘书长沙龙、企业家俱乐部和汽车俱乐部等机构和社团组织的活动。虽然茶的品鉴方式不同,但就是为了宣传传播茶文化、茶知识,希望他们所能接触到的任何活动都有茶的元素,都能让来宾喝到茶。

\

  汪朝江认为,一流商会的建成,需要强有力的基础支撑,需要凝聚一大批的行业精英加入其中。其中会员是基础,秘书处是关键,合作伙伴是保障,三者缺一不可。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商会会员由创会之初的108人快速增加到现在的700多人,在地域分布上也早已扩展到福建以外,囊括了安徽、浙江、江西、山东等地的行业精英,实现了商会会员的多样化健康发展。在历年的全国百强茶企评比中,茶叶商会会员都占据20席左右,已经成为北京乃至全国茶行业的中坚力量。

  会员是商会发展的基础,而凝聚和团结会员的关键还是秘书处。秘书处团队的职业化程度与商会的未来发展前途密切相关。“能为、敢为、有为”,这是商会会长高晨生对秘书处工作人员提出的3点要求。在这一思想方针指导下,商会秘书处已经被成功打造成一支职业化的强大团队。目前,商会针对会员提供了一系列服务,包括设计融资贷款、商务考察、举办活动、培训讲座、休闲旅游、媒体宣传等诸多方面,所以这些服务的成功推动并顺利实施,都离不开合作伙伴的密切配合。

  “凝聚会员、建设团队、引入合作、健全服务,借助会员、秘书处、合作伙伴的协作配合,商会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已经开始慢慢成型,商会的‘大平台’作用也将越来越显著,未来的一流行业商会在此起航。未来之路艰辛,但是前途美好,值得我全力以赴。”汪朝江如是说。

微信关注

相关热词搜索:天下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食安中国 Copyright © www.paulauskis.com 2012-2018

    京ICP备09075303号-1 海淀分局网络备案编号:1101085079,110105537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39号万地名苑1号楼1004室(邮编100039)

    联系电话:010-88825653 010-88825683 010-64972251 010-88825687 业务咨询:010-88825689 值班电话:1860056320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