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忽悠老人的4大招 遏制保健品乱象需深化改革
保健品介于食品与药品之间,主要功能是用来补充人们从食物中难以获得、同时又是人体健康所需要的营养成分,以促进人体健康。上世纪90年代及本世纪初,不少红极一时的保健品创下了销售神话。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更加渴望进一步提升健康品质。
总结不法商家忽悠老人的四大招:第一招,洗脑营销。打着免费健康讲座的旗号,虚构夸大他们的病情。第二招,亲情营销。一见面就喊爷爷奶奶,哄着老人高兴。第三招,体验营销。拉着老人体验各种医疗器械。第四招,免费体检。打着免费体检的幌子,在体检报告上做手脚,吓唬老人掏钱治病。
其实,我国对保健食品的审批管理非常严格,从生产资质、产品质量、批文审批、销售、宣传等多个方面加以管控。尽管如此,保健品管理一直是“老大难”。在保健品市场上,制假售假、假冒文号、掺入药物、夸大功效等众多问题屡见不鲜。
有专家表示,保健食品的乱象,与我国食品监管“重审批、轻监管”不无关系。由于财力及多种因素的约束,政府不可能无限制配置监管资源。在监管资源的配置上,审评、审批占用了大量的资源,而过程性监管和市场监管属于事中、事后监管,所配置的资源则相对薄弱。
保健食品比较突出的问题出现在生产过程和销售领域。之前媒体曝光了螺旋藻片、深海鱼油软胶囊、天然维生素E等产品,令人震惊。结果显示,60%以上的螺旋藻保健品中重金属铅含量超标,70%以上的鱼油软胶囊含量远远低于批文含量,甚至功效成分未检出。显然,这些问题并不是因为上市审批把关不严造成的,而是源于生产过程。
事前的审批代替不了事中、事后监管。缺乏全程监管,报批时送检的样品中并无“非法成分”,最终产品有可能会非法添加。因此,保健食品行业当前迫切需要强化事中和事后监管。
洗脑式营销、亲情式营销、体验式营销、免费体检式营销……骗子的这些骗术让老年人屡屡受骗甚至深陷其中。让老人远离骗局,让骗子没有市场,不只需要相关部门“严查”、“严打”、“严管”,还需深化制度改革,改变当前的“重审批、轻监管”弊端。建立保健食品监管新机制,完善日常监管和长效监管,让消费者吃得更安全。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4-11-04)医药保健品企业纷纷抢滩直销
- (2014-11-05)保健品“营销”花样百出 “坑蒙拐骗”谁来管
- (2014-12-19)国内药企与食品企业掀起保健品制造热潮
- (2015-03-13)美国一些大品牌保健品成分造假 官方已发起调查
- (2015-05-12)《金博宝188官网注册 法》大修 保健品不能再任性卖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