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硬兼施”破解冷链困局
如何破解“有冷无链”困局?除了解决冷藏设施配套、冷链货车推广等“硬件”问题,“软环境”一样需要关注。
冷链货车运建材的尴尬
20日,在武汉东西湖吴家山货运中心,山东烟台冷链货车司机崔海滨在一排排用粉笔标着货运信息的“小黑板”前踱来踱去。他已经3天没找到货了。
“4天前,我从浙江台州拉了一车新鲜葡萄到武汉沙湖果品批发市场。可卸货后,找不到适合冷链运输的产品,无奈到吴家山找货。”崔海滨说,如果没有冷链产品,只运普通货物,难免亏本。
“亏就亏吧,不能再等了。”看到一条运5吨建材去山东的信息后,崔海滨接了单。
“武汉地区冷链物流配货信息确实不够。”武汉汇通物流银河网总经理马明说,银河网每天7000多条车货信息中,标注为冷链货源的不超过5条。
马明认为,“冷链货车运建材”的尴尬频繁发生,一方面由于我省是冷链产品消费地,“进多出少”。另一方面,潜在的冷链信息没有挖掘整合,“这是未来湖北大型综合型物流园信息建设的新课题”。
项目型物流跨向产品型物流
“目前,湖北拥有冷链业务的食品加工与流通企业超过500家,但个头不大,没有一家跨区域的大型企业。”卓尔宝沃勤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子诚认为,冷链物流企业长不大,与冷链“断链”互为因果。
“湖北的冷链物流企业,几乎都是项目型物流模式,即为固定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物流服务,物流管理碎片化,导致市场巨大的冷链零担市场无人问津。”刘子诚坦言,冷链物流企业要做出区域或全国影响力,必须发展产品型物流,即一套物流方案适合不同层次客户,让客户主动融入物流企业管理体系。
快递电商搅局,或将为冷链企业发展打开思路。顺丰“嘿客”便利店已落户武汉,用平板电脑看图下单,然后快递送货上门的购物新模式,已进入冷链生鲜配送领域。通过GPS和大数据技术,消费者还可在线监测蔬菜温度、物流仓储信息。
冷链消费意识尚待加强
国外冷链物流发展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之后,消费者对冷链需求量会快速增长。去年,我国人均GDP已达6800美元,冷链物流市场增长潜力巨大。
“冷链直接关系到舌尖上的安全,然而多数消费者并未意识到冷链的重要性。”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检测中心负责人王鹏介绍,屠宰之后的肉制品,需要10到15个小时进行排酸,必须将温度控制在0至4摄氏度。若在常温下排酸,气温每上升6摄氏度,细菌生长速度增长一倍。
省物流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经济学院教授陶君成认为,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生鲜食品如非全程冷链,将被列为不合格产品。目前,13亿人口的中国只有4万辆左右冷链货车,而1亿人口的日本,冷链货车已超过20万辆,冷链消费已成为国民生活的一部分。
“发展冷链物流,需要消费者买账,也需要消费者更愿意买单。”陶君成说。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4-06-18)顺丰速运与联想佳沃达成战略合作 发力生鲜冷链
- (2014-06-18)伊利入选食品冷链物流管理首批试点企业
- (2014-06-18)聚焦冷链 新飞冷藏车实现高增长
- (2014-06-18)遂昌:农产品冷链配送
- (2014-06-18)国务院通过物流业中长期规划 助推冷链高增长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