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闻乳粉洋品牌获入华许可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下称“食药监总局”)通报审查工作结果,国内共计82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获得重新许可,未通过审查、申请延期审查和申请注销的企业有51家。国外则有49家海外工厂加工的婴幼儿乳粉的115个品牌被允许进入中国市场。
2013年12月16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的《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3版)》,被称为“史上最严”乳粉新规。因为这份细则包含了苛刻的条件要求:乳粉企业生产原料要来自自建自控奶源、建立原料供应商审核制度;从原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确保所有环节可有效追溯,并建立产品召回制度;湿法工艺要达到生乳在挤奶后2小时内降温至0~4摄氏度等关键控制点技术要求等等。
半年过去了,考卷的结果也全部出炉,在号称“最高门槛”之下的这份大名单真的就能确保婴幼儿“舌尖上的安全”吗?
黑龙江、陕西通过企业最多
“审核过程中,各省份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严格许可把关,对不符合许可条件的,一律停产整改;对申请退出的,一律注销许可,确保了换证审查工作质量。”5月30日,食药监总局金博宝188官网注册监管一司司长马纯良在发布会上如是说。
根据食药监总局金博宝188官网注册监管一司巡视员毕玉安介绍,在国内原有的133家乳粉企业中,82家企业获得通过。其余51家企业,其中有14家转为生产乳粉基粉的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再是乳粉;有23家申请延期审查;有5家未通过审查,不能继续生产乳粉;另外还有9家申请注销生产许可证,今后将不再生产乳粉。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查阅许可名单发现,以地域来看,黑龙江和陕西是最大赢家,其中黑龙江有25家、陕西有14家企业获得通过,广东和上海也有4家获得通过,而其他省份普遍仅有1~3家企业获得通过。另外,由于同一品牌乳粉其生产工厂可能有多家,所以并非同一品牌乳粉的所有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工厂都获得了许可。例如,蒙牛旗下的君乐宝、欧世,雅士利,施恩和飞鹤都获得了认证;贝因美通过了4家,1家未通过;完达山只通过了1家,另外3家未通过。其中,让消费者关注的是,老牌企业伊利旗下4家工厂未出现在该份名单上,有媒体报道称“伊利4家工厂落榜”。
伊利集团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事实上,除了未申请和无需申请的工厂,伊利集团生产婴幼儿乳粉的其他工厂都获得了婴幼儿乳粉生产许可证。
本次整改,已经拉开了中国乳粉行业改革的大幕。
乳业专家宋亮认为,目前82 家企业中有的企业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已经超过了国际先进水平,但也有实力很弱的企业,预计两三年后这些企业会退出市场。乳业专家雷永军对记者表示,新审查细则要求企业要建立从原辅料、生产过程、产品检验到销售的记录制度,实现可追溯,从制度上倒逼企业进行改革,也会更加细化行业管理,例如有些企业旗下的工厂会进行调整,不再生产乳粉而是生产乳粉基粉等产品,确保了企业生产专业化。
34亿整改费不会“转嫁”给消费者
“国内没有一个行业像婴幼儿乳粉行业一样被翻了个底朝天。这次整改将对婴幼儿乳粉行业产生重大变革。”宋亮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据统计,此次生产许可证集中审查,乳企积极参与自查和整改工作,投入共计34.4亿元,耗资巨大。
飞鹤乳业董事长冷友斌透露,飞鹤共有6个厂通过审核,投入资金1亿元进行技术改造。贝因美内部人士也表示,为了顺利拿到资质,贝因美进行了高投入,主要用于厂房改造、检验设备等。
乳企斥巨资进行改造满足审查需求,投入的成本是否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贝因美、蒙牛、伊利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均表示不会。
马纯良认为,通过严格的生产许可再审查,国产乳粉配方已从8800多个,清理减少至1584个。监管新规的出台,有望改变产品配方过滥的现状,随着以后企业加大对销售的管理力度,产品售价会逐步趋于和国际市场保持一致。
宋亮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国内乳企采用的乳清粉和浓缩乳清蛋白粉全靠进口,很多企业用的奶源、原辅料也是进口,随着新规的出台,企业需要自建奶源,改变依赖进口辅料奶源的局面,这样乳粉配方强制管理、奶源质量监管加力、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等举措,将进一步提升乳粉质量,让中国消费者看到国产乳粉的优势,恢复对国产品牌的信心。
新西兰善腾“洗白上岸”
在国内企业开始面对市场调整战略的同时,质检总局也公布了对进口乳粉品牌的审核。
在获得认证的115个进口品牌中,除了国内主流市场熟悉的外资品牌如多美滋、雅培、雀巢、惠氏外,人们发现有很多以前的代工品牌以及国内贸易商注册的品牌也拿到许可证。
其中,最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一些有争议的甚至曾有丑闻的品牌进入。此外,世界三大洋乳粉代加工厂之一的新西兰善腾集团也赫然在列,该集团多个品牌都走贴牌路线。据不完全统计,新西兰善腾集团为奥兰、欢恩宝、纽源、纽凯儿、纽瑞滋、纽贝贝、多菲儿、赛耳、纽贝斯特等十几个乳粉品牌做代理加工,这些品牌从不在新西兰销售,全部由不同的中国公司代理,特供国内市场。例如曾经被央视曝光的、标明新西兰原装进口的 “纽贝贝”牌婴幼儿乳粉,其总代理地址竟然是一家修车厂,而给“纽贝贝”代加工的生产企业正是善腾集团。
福建一位贸易代理商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一般情况下都是由国内一个贸易商注册一个品牌,然后交给善腾集团代工,然后双方在中国合资成立贸易公司,堂而皇之完成洋品牌的诞生,顺利进入中国市场。
“虽然有一些有争议的洋品牌,但是要仔细研究就会发现以前婴幼儿进口乳粉品牌有1000多个,现在只有100多个进入,九成的品牌已经被挡在国门之外,进口乳粉门槛准入有了大幅提高,基本上做到了国内外企业要求相对公平。”宋亮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那么,像善腾这样的企业就这样正大光明“洗白上岸”了吗?
针对新西兰众多代工品牌洗白的质疑,宋亮认为,虽然名单中有一些代工品牌华丽转身上岸,但没有实力的品牌终将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出局。
伊利、蒙牛等大企业扩建产能
小企业将出局
近九成进口婴幼儿乳粉品牌被挡在了国门外,这个关系着下一代健康的产业正在经历史无前例的变革,那么作为切身利益攸关方的消费者会不会得到最大的实惠呢?
“通过调查国内外一些主要品牌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发现,许多国外品牌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在欧洲的价格大多是9~15欧元,也就是说不到130元人民币,表明其成本不过百元,而这些产品在国内售价却高达两三百元,甚至达到470元。某些国内品牌的高端产品,价格和国外品牌的产品价格不相上下。这些现象说明,我国婴幼儿配方乳粉销售渠道费用偏高。” 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姜毓君在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说。
显然,国家对乳业大考是希望老百姓能得到实惠,一直居高不下的乳粉需回归理性市场。
雷永军告诉记者,中国乳粉之所以成为全球最贵的乳粉,与市场环境有关。一方面消费者的恐惧造成了“高价就是高品质”的思维,让国人不信任中国乳粉,盲目崇洋;另一方面企业渠道投入太大,导致一些品牌不得不走高端路线。因此中国婴幼儿乳粉市场,要回归合理、理性、让人尊重,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从多个方面来看,国内外的婴幼儿配方乳粉没有什么差异,消费者应该可以放心。” 姜毓君认为国人还是要信任国产乳粉。
宋亮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乳粉高价时代一定会终结,“看一下国内各大企业的财报就会发现,国产乳粉无论伊利、蒙牛还是飞鹤、贝因美都在扩大产能,通过这轮整顿,国产乳粉与外资乳粉的竞争将会更激烈。一旦整个产能释放,供需比会完全不同于目前状况。企业必然会大手笔整改,跟不上班车的中小企业必然会被淘汰出局。国产品牌与进口品牌将重新回到同一起跑线,整个行业会最终呈现健康、良性的竞争格局。”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4-08-04)乳粉常见的质量缺陷及其原因分析
- (2014-09-01)内蒙食药监出台《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过程监管指南》
- (2014-09-22)全国共有82家企业重获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证
- (2014-12-09)加大执法力度有效地提升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质量安全水平
- (2015-05-06)乳粉企业难再借“配方论”涨价
参与评论